幾乎所有的年輕父母都知道,寶寶的生長髮育需要糖、蛋白質、脂肪、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物質,但許多年輕的父母並不知道,寶寶在生長髮育過程中,還需要另外一種特殊的”營養物質”–觸摸。
觸摸與愛撫的神奇作用
美國邁阿密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曾做過這樣的試驗:每天給早產兒進行45分鐘的按摩,10天后,接受按摩的早產兒體重比其他早產兒增加47%,睡眠也得到了改善,性格變得更加活潑。到了8個月之後,他們顯出了較好的智力和肢體能力。尤其引人注目的是,接受過按摩的早產兒脫離暖箱的時間,比不接受按摩的早產兒平均提前6天。
美國芝加哥的另一所育嬰院裏,起初由於缺乏保育員而採用自動喂奶裝置,每天到一定時間就給嬰兒”灌”牛奶。結果這些嬰兒整天睡在床上,死亡率很高。後來增加了保育員,並且規定每天要把孩子抱起來喂奶,還要多次地抱起他們邊拍邊走。從此以後,嬰兒的死亡率便大大降低了。
加拿大蒙特利爾兒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也發現,母親摟抱嬰兒時間的長短對孩子日後的智力發育有著重要的影響。
這就是觸摸與愛撫的神奇作用!
因為觸摸能刺激寶寶體內分泌更多的激素,其中最重要的是生長激素,因為生長激素的水準直接關係到一個人的生長髮育。此外,觸摸還能誘發分泌另外一些激素,這些激素可以促進營養成分的吸收,使寶寶保持良好的營養狀態。
觸摸的力量如此巨大,強生公司還據此創造了一種嬰兒保健措施,就是通過撫觸者雙手對嬰兒的身體各部位進行有次序的、有手法技巧的按摩,讓大量溫和的良好刺激通過嬰兒皮膚的感受器傳到中樞神經系統,產生生理效應。這項被稱這”強生嬰兒撫觸”的育兒技術目前正在全世界推廣。
撫摸是一種愛的語言
心理學家研究發現,人類和其他所有熱血動物一樣具有一種天生的特殊需求,即互相接觸和撫摸。這是一種無聲的愛的語言,是必不可少的良性刺激,是寶寶發育的心理營養素。
相反,如果寶寶長期缺乏這種觸摸,就會發生”皮膚饑餓”的現象,出現種種病態表現。這是一種情感上的需求,而這種需求是無法從飲食中得到滿足的。
可能不少父母都有這樣的體驗,當寶寶玩耍不小心跌倒時,只要父母將他抱起來,”吹吹”傷口,並一邊摟抱、一邊說些安慰的話,很快孩子就像什麼也沒發生似的又高高興興地繼續玩耍去了。又如下雨打雷時,倘若父母將孩子摟抱在懷中,孩子便會覺得有了依靠,而不會一驚一顫地發抖了。還有,如果孩子坐了一天的汽車或火車犯困,只要父母緊緊地摟住孩子,他們就會感到安全而又舒適。
這些事例說明,正是在父母輕柔的撫摸中,孩子心中的恐懼感消失了,安全感建立起來了,這種天然的感情需要,若能給予適當的滿足,寶寶與父母的感情就會更加深厚,心理上就會產生良好的刺激,大腦的興奮與抑制也會變得協調,從而能更好地促進寶寶大腦的發育和智力的提高。
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會發現,有些孩子因父母工作忙,被寄養在爺爺、奶奶或外公、外婆家。由於他們經常得不到父母的撫愛、摟抱,於是便在睡前抱枕頭、抓衣服,否則就不容易入睡或哭鬧不止。
還有些孩子由於父母經常爭吵、感情不和而生活在不安全的環境中,得不到雙親的撫愛,表現為食欲下降,發育不好,體重減輕,而且變得孤僻、畏縮、抑鬱、少言寡歡,性格內向;稍大一些的孩子還會因”皮膚饑餓”出現一些反常行為,如動轍就發脾氣,故意互相推擁、擠壓、碰撞甚至尋釁鬥毆。
還有一些孩子更奇怪,他們經常”無理取鬧”,挨打以後卻並不痛哭。其實,這都是因為孩子長期得不到親人的愛撫與觸摸,心理營養失調而產生的變異現象。這種”無理取鬧”,實際上是一種無意識地企求父母”皮膚觸摸”的反常態行為。
如何給寶寶做撫觸
第一,做撫觸的房間要溫暖、寧靜,室溫要在25攝氏度左右,注意室內溫度和通風換氣,避免室內空氣污染;室內照明要柔和,要防止噪音,避免影響嬰兒的注意力;房間內最好能播放一些柔和的音樂,有助於母嬰之間彼此放鬆。
第三,選擇沐浴前後,午睡及晚上睡覺前或兩次進食中間;寶寶不疲倦也不煩躁,不太飽也有太餓;寶寶清醒的時候。 第四,撫觸者要把雙手洗乾淨,不能佩戴任何飾物,並保持雙手溫暖。 第五,撫觸正式開始。 第1步:取適量嬰兒油或嬰兒潤膚乳液,從前額中心處用雙手拇指往外推壓,劃出一個微笑狀。 第2步:雙手放在兩側肋緣,右手向上滑向寶寶右肩(注意要避開寶寶乳頭),然後回復原位,左手以同樣方法到對側進行。 第3步:按順時針方向按摩臍部,在臍痂未脫落前不要按摩該區域。 第4步:將嬰兒雙手下垂,用一隻手捏住其胳膊,從上臂手腕部輕輕擠捏,用拇指從手掌心按摩至手指。 第5步:按摩嬰兒的大腿、膝部、小腿,從大腿至腳踝部輕輕擠捏,在確保腳踝不受傷害的前提下,用拇指從腳後跟按摩至腳趾。 第6步:雙手平放背部從頸部向下按摩。 這樣一次完整的撫觸就完成了,整個過程大概需要15-20分鐘。總共分為6步動作,頭部、胸部、腹部、臂部、腿部、背部